高老师 13933007414

您好,欢迎进入伟人故里长沙湘江红色培训基地

红色故事

培训咨询

长江湘江红色培训基地

电话:

13933007414 高老师(微信同号)

QQ:84136144(王老师)

邮箱:84136144@qq.com

培训基地:长沙湘江红色培训基地

红色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故事 >> 红色故事

韶山红色培训基地:破局党建业务“两张皮”,熔铸“红引擎”

发布时间:2025-08-13

韶山红色培训基地,韶山干部培训

       曾几何时,“党建是党建,业务是业务”的“两张皮”现象,成为不少单位挥之不去的困扰。理论学习未能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组织活动与核心工作脱节,党建的引领作用未能充分释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让红色血脉真正驱动发展引擎?韶山,这片孕育世纪伟人的红色圣地,正以其独特的历史厚度与实践创新,为新时代党建业务深度融合贡献着“韶山方案”。

       历史回响:初心是融合最深厚的沃土

       韶山的红色基因,本身就是一部党建与使命实践完美融合的史诗篇章。

       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彼时,党的组织建设直接服务于农民运动的蓬勃兴起,支部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唤醒民众,将党的理论播种于最深厚的群众土壤。这并非孤立的政治活动,而是直接点燃了改变农村命运的革命烈焰。

       1959年,毛泽东主席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他不顾旅途劳顿,深入田间地头,走访邻里乡亲。在简陋的故居中,他穿着带有补丁的睡衣,与干部群众促膝长谈,了解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倾听最基层的声音。这次调研形成的深刻洞见,对当时国家政策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生动诠释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将党的关怀与人民需求、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典范。

韶山的故事昭示我们:党建从来不是空洞的说教,其生命力深深扎根于服务人民、推动发展的火热实践。韶山红色培训基地正是依托这份厚重的历史积淀,将“为何融合”的答案,铭刻在每一寸浸润信仰的土地上。

       韶山方案:破解融合困局的“三重密码”

       韶山干部培训项目直面现实痛点,构建起破解“两张皮”的立体化实践路径:

       情景还原·初心叩问: 在毛泽东同志故居、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等实景课堂,学员们不再是被动聆听者。通过沉浸式现场教学、角色扮演(如模拟特别支部会议讨论农运策略)、深度研讨,历史细节被激活。当学员站在当年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过的田埂上,或模拟革命先辈面对复杂局面的抉择时,那份将党的理想转化为具体行动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深刻理解“支部建在连上”的实践伟力,唤醒将党建融入岗位职责的内在驱动。

       实践课堂·能力转化: 融合绝非纸上谈兵。韶山红色培训基地精心打造“红色动能转化”工作坊。学员围绕本单位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真实案例或瓶颈问题,在导师引导下,运用从韶山革命历史中提炼的工作方法(如深入调研、密切联系群众、勇于开拓创新),进行结构化研讨,群策群力寻找破题方案。某大型制造企业参训团队,曾在此深入剖析党建如何引领技术攻关难题,形成的“党员先锋岗+项目攻坚组”模式,有效推动了核心技术的突破,使党建真正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定制机制·长效赋能: 培训效果重在落地生根。基地提供训后跟踪服务,协助参训单位梳理总结在韶山碰撞出的火花,量身定制《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施指南》。这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包含具体可操作的融合项目设计、责任清单、考核评价体系等。例如,为某事业单位设计的“党员责任区与业务KPI双挂钩”机制,将服务效能指标明确纳入党员评议,使融合有抓手、可衡量、能持久,确保红色动能转化为组织发展的制度性保障。

       红色熔炉:锻造驱动未来的“硬核力量”

       在韶山这片精神高地上淬炼,广大党员干部收获的远不止知识。通过触及灵魂的初心教育,党建工作的价值认同得以重塑;通过基于历史智慧的实践推演,融合的思路与方法得以拓宽;通过可落地的机制设计,融合的路径变得清晰而坚定。韶山红色培训基地,正以其不可替代的红色资源和创新模式,成为新时代破解党建业务融合难题、锻造过硬队伍、点燃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的核心熔炉。

       当历史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实践的智慧破解现实的困局,党建便不再是悬浮的标签,而成为驱动组织破浪前行的澎湃力量。韶山红色培训基地,诚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走进伟人故里,亲身感受这方热土所蕴藏的融合密码。在这里,您将汲取韶山干部培训的深厚滋养,解锁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的实践路径,让红色基因真正转化为驱动未来的硬核竞争力。让我们共同在韶山的见证下,熔铸初心,赋能发展,谱写新时代党建强、业务兴的崭新篇章!

       韶山红色培训基地 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