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 13933007414
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韶山干部培训学院开展专题培训
发布时间:2025-09-15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筑牢师生理想信念根基,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性与感染力,近日,某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及学生党员代表,前往韶山干部培训学院,开展了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担当育人使命”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本次培训通过专题教学、现场研学、情景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员们在一系列深刻而生动的韶山红色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强化使命担当。
一、 专题教学:理论溯源,筑牢信仰之基
培训伊始,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的专家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韶山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的精彩讲座。讲座深入浅出,从毛泽东同志早期在韶山的革命活动讲起,系统阐述了韶山作为中国农村早期革命策源地之一的重要历史地位。专家指出,韶山精神的核心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定信念与奋斗豪情,这与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追求内在统一。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传播者,必须首先自身信仰坚定,方能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 现场教学:睹物思人,感悟为民情怀
培训期间,学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先后瞻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广场并向主席铜像敬献花篮。
在毛泽东同志故居,逼仄的阁楼、简朴的家具,无声诉说着一代伟人艰苦朴素的成长环境。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的现场教员动情地讲述了一个感人故事:1921年春,毛泽东回到韶山,在自家的堂屋灶火边,动员亲人投身革命。他语重心长地对弟弟毛泽民等人说:“光顾自己有饭吃不行,要使天下穷苦人民都有饭吃。……”正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博大胸怀和“让天下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的坚定承诺,点燃了韶山的革命星火,也最终燎原了整个中国。这个故事让学员们深受触动,深刻理解了“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历史源头和深刻内涵。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一件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一本本批注密密麻麻的书籍,让学员们直观感受到领袖勤政为民、节俭清廉、博览群书的一生。大家驻足良久,纷纷表示,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永不过时的教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
三、 情景体验:重温誓词,砥砺奋斗之志
在庄严肃穆的毛泽东广场,全体学员整齐列队,向主席铜像深深三鞠躬,并敬献花篮,表达无限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面对鲜红的党旗,党员师生们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广场上空回荡,既是初心使命的再宣示,也是接续奋斗的再出发。
此外,学员们还参与了“重温红色家书”的情景教学课。当读到毛泽东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的故事,特别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豪情与悲壮时,许多学员热泪盈眶。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历史从书本走入内心,极大地增强了培训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
四、 学思践悟:赋能师范,谱写育人新篇
为期数天的韶山红色教育培训虽短,但内容充实、意义深远。学员们一路行走,一路学习,一路思考。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精神的补钙、思想的充电。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教授感慨道:“站在韶山这片热土上,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何以成功有了更深的感悟。我们将把这次的所学所思所悟融入今后的教学科研中,让思政课更加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师范生党员小李表示:“作为一名未来的思政课教师,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我要把韶山故事、红色基因讲给未来的学生们听,让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
此次赴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的学习之旅,成功地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生动实践,有效提升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育人能力。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不断推动红色教育与师范特色的深度融合,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