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 13933007414
韶山红色教育淬炼纪律定力的精神洗礼
发布时间:2025-08-21在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的阁楼上,一枚被摩挲得光滑的旧铜钱静静躺在展柜中。这枚光绪年间的铜钱,见证了少年毛泽东严守纪律的第一课——每天父亲毛顺生会将铜钱串固定重量,考验儿子收稻谷时是否私藏。年轻的毛泽东不仅分文不取,还将账目记得一清二楚,这种“不苟取一文”的自觉,成为他毕生纪律定力的最初淬炼。今天,当我们在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重温这则轶事,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纪律震撼。
一则轶事,两种选择
铜钱故事的深层意义在于价值抉择。面对物质诱惑,少年毛泽东展现了超乎年龄的纪律自觉——这不是外在强制的结果,而是内心价值的坚守。在韶山红色教育的课堂中,学员们常常在这枚铜钱前长久驻足思考:为什么他选择困难却正确的路?历史给出了答案——正是这种“不苟取”的纪律底线,奠定了后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雏形。纪律定力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而是在一次次选择中淬炼而成的精神钢骨。
一栋农舍,百年回响
漫步韶山冲,每一处景物都在诉说着纪律严明的故事。毛泽东故居的厨房灶台上,还保持着当年六菜一汤的接待标准复原陈列;1925年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的教室旧址里,黑板上的“纪律”二字苍劲有力。这些实物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从萌芽时期就将纪律建设置于核心位置的历史传统。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的现场教学中,学员们触摸这些历史痕迹,完成着从历史感知到现实践行的认知跨越——纪律不是墙上的规章,而是融入血脉的自觉。
一座学院,薪火相传
韶山干部培训学院作为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将历史细节转化为现代纪律教育的生动教材。学院开发的《从铜钱到铁律》专题课,通过毛泽东少年故事、延安时期“甲申对”自律警示、西柏坡“进京赶考”纪律要求等历史案例,构建起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思想谱系。在体验式教学中,学员重走毛泽东少年劳动路径,在身体力行中感受“自律者自强”的真理;在情景模拟中,面对各种诱惑考验如何保持定力。这种浸润式教育让纪律从文本条款变为生命体验,实现了“教化”到“内化”的质变。
一种定力,时代呼唤
当下社会诱惑增多、考验升级,纪律定力更显珍贵。韶山红色教育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员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找准定位。一位参加培训的干部在心得中写道:“站在毛泽东少年劳动的稻田边,我突然明白——纪律不是束缚我们的枷锁,而是让我们在迷雾中不迷失的导航仪。”这种感悟揭示了纪律的深层价值:它是个体抵抗诱惑的免疫系统,是组织保持纯洁的净化机制,更是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的教室里,常常回荡着铿锵誓言:“学习革命传统,涵养纪律定力!”这不仅是口号,更是一次次灵魂洗礼后的自觉认同。当学员们带着韶山精神重返工作岗位,他们胸中不仅有纪律的戒尺,更有那枚光亮如新的铜钱——提醒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明辨是非、拒腐防变,成为新时代具有钢铁般纪律定力的合格干部。
从一枚铜钱到万亿里江山,中国共产党用百年历程证明:纪律定力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韶山这片红色热土上,每一处革命遗迹都是无声的纪律课堂,每一位学员都在这里汲取着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书写着新时代共产党人严守纪律、永葆本色的崭新篇章。
韶山干部培训学院 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