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 13933007414
从“天井小鱼”到“革命洪流”:韶山红色教育如何打破成长边界
发布时间:2025-08-21“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少年毛泽东在私塾天井前写下的诗句,不仅是对束缚式教育的反抗,更是一颗等待破土而出的革命种子。百余年后的今天,当干部学员们站在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的这方天井前,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冲破束缚、向往广阔天地的精神力量。这正是韶山干部培训学院开展红色教育的核心所在——从历史中汲取突破局限、开拓创新的勇气。
韶山干部培训学院依托独特红色资源,将这一历史细节转化为鲜活教材。在“石头报复”故事发生地,学员们亲身体验革命先驱的成长轨迹,理解教育方式对思维模式的深刻影响。当年那位敢于挑战权威、勇于独立思考的少年,后来成为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领袖,这其中蕴含的成长规律与教育启示,正是当代干部教育需要深入挖掘的宝贵资源。
韶山红色教育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不是简单灌输历史知识,而是创设一种“情境浸润式”学习体验。学员们沿着青年毛泽东的社会调查路线走访农户,在铜像广场重温入党誓词,在纪念馆剖析历史决策背后的方法论。这种教育方式打破传统培训的“高墙”,让学员不再是“只喝井里水”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进入广阔天地的实践探索者。
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的课程设计突出“问题导向”与“现实关联”,专门设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教学模块。学员需带着现实问题来,通过红色历史启示寻找解决方案,最终形成可操作的工作思路。这种培训模式直接呼应了少年毛泽东诗中“永远养不长”的警示——干部成长不能局限于“天井”般的封闭环境,而必须融入实践一线的“江河湖海”。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特别注重历史与当代的对话关系。在毛泽东同志曾经游泳的池塘边,在他早年开展农民运动的旧址上,学员们讨论的是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创新方法;在读史明智环节,学员们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这种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使韶山红色教育既有历史厚度,又有现实温度。
一位参加培训的干部在学习心得中写道:“站在天井前,我忽然理解了什么是‘跳出局限看问题’。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高墙’往往是自己设定的,韶山之行给了我冲破藩篱的勇气和方法。”这种转变正是韶山干部培训学院追求的培训效果——不仅传授知识,更激发内生动力;不仅回顾历史,更启迪未来。
新时代的干部教育需要更多这样的“破墙”之旅。韶山红色教育以其独特的历史资源和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干部成长提供了丰厚滋养。当学员们结束培训重返工作岗位时,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红色记忆,更是一种源自历史深处的创新勇气和开拓精神,这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精神品质。
从“天井小鱼”到“革命洪流”,从个体反抗到集体觉醒,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通过红色教育传承着一种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只有打破成长边界,才能获得真正的领导力;只有融入时代洪流,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这或许就是少年毛泽东那首小诗给我们最永恒的启示。
韶山干部培训学院 陈老师
上一篇: 锻造改革尖兵: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锤炼年轻干部攻坚能力
下一篇: 韶山红色教育淬炼纪律定力的精神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