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 13933007414
霞光不灭照征途:从杨开慧的课堂到韶山干部学院的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9-09在韶山冲的一盏油灯下,1925年的夜晚因一位年轻女性的到来而不同。杨开慧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教导着韶山的妇女们识字读书。这位被乡亲们亲切称为"霞姑"的革命女性,不仅用知识照亮了农村的夜空,更用她的嫁妆钱买来药品救治病患。近百年后的今天,当她曾经授课的地方已经发展成为韶山干部学院,这种红色教育精神仍在延续,成为韶山红色培训的不灭薪火。
杨开慧在韶山的实践,开创了红色教育的先河。她深知,要解放受压迫的民众,必须从教育入手。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她没有教材就自编,没有教室就以农家为课堂,用最朴素的方式传播革命真理。这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至今仍是韶山红色培训的重要理念。韶山干部学院继承了这一传统,将课堂设在革命旧址,让学员在历史现场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韶山干部学院的培训课程中,杨开慧的故事成为鲜活教材。学员们通过了解她如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如何用知识与行动服务人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初心使命。这种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价值观的塑造和精神的传承,正是韶山红色培训的核心价值所在。
从"霞姑"的课堂到现代的韶山干部学院,教育的形式在变,但内核始终未变。今天的韶山红色培训,既保留了革命传统教育的纯粹性,又创新了教学方式,通过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让红色基因活起来、动起来。学员们在这里不仅学习历史,更在思考如何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新时代的前行动力。
杨开慧当年用自己的嫁妆钱买药治病,体现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鱼水情深。如今,韶山干部学院将这种为民情怀融入培训课程,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这种教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精神桥梁。
韶山红色培训的特色在于,它不是在真空中的理论说教,而是扎根于红色沃土的实践教育。学员们走在毛泽东同志和杨开慧同志曾经走过的路上,住在朴素的学员宿舍,吃简单的农家饭菜,在这种环境中体会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反思自己的责任使命。
新时代的韶山干部学院,已成为全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来自各地的学员在这里接受精神洗礼,汲取前进力量。他们回到各自岗位后,将韶山红色培训的收获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这正是红色教育生命力的最好证明。
近百年前,杨开慧在韶山点燃的教育星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韶山干部学院承接历史,开创未来,让红色培训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在这里,每一位学员都能感受到"霞姑"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都能找到自己初心的源头,明确使命的方向。
韶山干部学院的红色培训,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准备。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理想信念的旗帜不能倒。这是杨开慧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韶山红色培训的永恒价值。
(作者: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