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 13933007414
火炉夜话:韶山红色培训基地的精神溯源
发布时间:2025-09-101925年寒冬,韶山冲的夜晚总有一处光亮。农民夜校下课后的教室里,毛泽东常与几位农运积极分子围坐在火炉旁,跳动的炉火映照着他们专注的面庞。就在这簇火光中,中国农村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悄然萌发——韶山党支部最早的五位成员,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而生的。
每当夜深人静,炉火噼啪作响,毛泽东便会拿出全国各地寄来的书信和报刊,向大家分析革命形势,讲解阶级斗争的道理。没有华丽的讲堂,没有舒适的座椅,只有几条长凳、一盏油灯和那份改变中国命运的坚定信念。他们讨论农民疾苦,探索解放道路,真理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越辩越明。
这场“火炉边的谈话”不仅孕育了韶山党支部,更开创了一种独特的革命教育模式——平等交流、理论联系实际、在讨论中启迪智慧。如今,这种模式在韶山干部培训中得以传承和创新。韶山红色培训基地的现场教学中,学员们依然能够体验这种围绕火炉座谈的形式,感受当年革命者寻求真理的热忱。
韶山干部培训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让学员通过历史细节感知革命精神。在培训中,学员们会看到复原的农民夜校教室,触摸那个时代的煤油灯和长凳,聆听老师讲述火炉旁发生的革命启蒙故事。这种沉浸式体验,使党史学习教育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成为一场与历史对话的心灵洗礼。
今天的韶山红色培训基地,已然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基地充分利用韶山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发了“走一段革命路、听一堂传统课、学一首红色歌、看一部教育片、谈一次学习心得”的多元教学模式,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传承。
那段火炉旁的谈话虽然已经过去近百年,但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历久弥新。韶山干部培训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让学习者回到历史现场,在情景体验中完成自我教育和思想升华。这种教育方式,与当年毛泽东在火炉旁启迪民智的做法一脉相承。
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回望那个火炉旁的不眠之夜,不禁感慨: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灌输,而是思想的点燃和传承。韶山红色培训基地的价值,就在于它让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成为可能,让革命精神通过体验式教育薪火相传,照亮新时代的前行之路。
(作者:陈老师)